众所周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设计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一方面促进了中西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融通,使设计理念、方法和评价标准呈现出趋同性;另一方面,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设计理念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尽管中西和谐思想分属两个相互区别甚至对立的文化体系,但在美学理念、审美方式和形式评价等方面却殊途同归。将中国传统和谐观的系统性、内在性及感性特征与西方和谐文化的矛盾性、外在性及理性特征相融合,建构适合我国当代设计的和谐化设计体系,这对在现代设计中融合时代性和民族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到现代设计中“和谐”的研究范围涉及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理念的各个环节,可以大到产品与自然环境构成的整个系统,小至产品的连接方式、造型曲线和倒角过渡衔接的形式,即涵盖形式美的数理分析,也包含对设计文化融合的考量,这说明现代设计的和谐化研究具有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而中西和谐文化所应用的层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国传统和请谐思想倾向于宏观系统层面,而西方和谐文化则专注于微观实用层面,这也使得中西和谐文化过程整合存在着相应的内容交叉与并合,从而合理选择相应层面的适用内容。中西和谐文化应用层面的比较。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系统化、层级化的逻辑分析,即从整体系统界定设计概念,针对不同的层级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最终逐层递进地实现设计目标。因此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设计层次,并形成理性的逻辑分析程序,有利于设计行为的顺利展开。现代设计和谐化层次的划分对应于相应的设计内容和需求层级,各层次的设计理念、应用方法和实现目标也就存在相应的差别。综合来看,现代设计的和谐化系统可以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三个层次。
(1)宏观层次——系统和谐理念。和谐化设计的宏观层次需要上升到人——产品——社会一一自然(环境)系统的和谐范畴来讨论。现代产品设计通常集中在产品本身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审美性,而忽视了产品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和谐性,从而在完善产品自身功能和美感的同时却与自然环境需求形成对立,因此在人——产品——社会——自然(环境)系统中需要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考虑,进而实现产品与环境、产品与人、产品与产品的整体和谐,使人——产品——社会——自然(环境)形成有机的和谐链条,将产品的生态价值纳入产品价值体系,从而使产品设计在商品化理念的基础上增加生态伦理方面的考量。
(2)中观层次一一和谐的设计方式。和谐化设计的中观层次是连接宏观理念和微观形式的中间环节,既需要对宏观的系统理念进行延伸与细化,又要为微观形式分析提供明确的概念参照。传统线性设计模式和循环设计模式是现代产品设计的主要方式,但基本都是围绕产品需求或存在问题展开的,解决问题是最终目的,而往往忽视了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和涉及内容的和谐性问题,如新产品与以往产品的品牌关联度、系列认知度,以及产品造型的文化语意等。也就是说,要在设计概念与目的之间形成有效的连接,需要对设计方式进行综合考虑,使之能够细化与分解原初概念,并形成具体化的操作因素,通过对操作因素的逐项关联进而实现整体的有效关联。所以说,这一层次重在具体环节的执行方式与操作方法,是现代设计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3)微观层次——和谐的形式。和谐化设计的微观层次即指产品具体形式要素的分析与考虑,这是产品设计最终的表现形式,也是产品设计理念得以实现的基础。这一层次是任何造物活动和造型设计都必须考虑的,其内容不仅仅涉及具体的尺度与比例、材料与工艺、形态与色彩等形式美因素,而且与影响形式美的人的因素、功能要素、技术要素甚至风格、需求层次、时尚流行文化等要素息息相关,因此最终形式的和谐与否应该是结合预定理念与评价体系的综合考虑,所以最终形式的确定既有审美因素考虑也包含人的心理体验、审美倾向及实际需求等要素的分析。
由于和谐化设计过程中涉及多种关联因素的共生共存,需要对中西方和谐文化进行相应的整合,使之形成完整统一、协调一致的分析理论,进而明确各个层次的应用范围和具体内容。根据中西方和谐文化的审美表现和应用,基本可以明晰中西方和谐文化中各部分内容的应用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