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人的静态姿势(坐姿、站姿和卧姿等),人在与展柜接触的过程中存在更多的动态行为,一方面是由于受生理机能的影响和限制,人的肢体器官要进行姿势调整,另一方面在于人在空间中运动和状态的变化。这些动态行为都是展柜设计应该分析和考虑的内容,也为现代中式展柜与人的和谐关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肢体的动态调整
实际上,人体并不存在纯粹静止的行为状态,骨骼、肌肉、筋及关节等都在适时地进行调整,人即使坐着也会不断地变换姿势,“与其说坐是一种休息姿势,莫如说改变坐姿的变换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休息”,人在站立时,也通常会变换左右脚的支撑点来改变身体重心和腿足的承重力,即使在睡眠时,人的卧姿也存在着间断性的调整和变化。这些肢体的动态调整体现出人的内在生理结构寻求舒适性和自然状态的过程,因此在展柜设计中尽量适应这种动态行为或根据这种动态行为进行相应的造型设计,则有益于展柜和人的肢体的契合。从而提高人体对展柜的感应度和认同度。在人与展柜的交互行为中,最主要的几种姿势是:坐姿、卧姿和站姿。其中站姿主要影响收纳类展柜(如柜、橱、架格等)、承具类(桌、案、台面等),包括人手所触及的高度、深度等空间范围以及直立、弯腰、蹲坐时的疲劳程度与易操作方式等。卧姿主要对睡床、睡相等寝具有影响,需要根据人体睡眠时的姿势、变换频率及活动范围确定床面的尺度,并根据各种卧姿状态下的人体压力分布考虑床面的弹性、柔软度和相应的材料质感等。坐姿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休息姿势,主要与坐具的舒适性和造型合理性相关,针对坐具的设计也是展柜中最具科学性的内容。人在连续坐3~4小时内出现的各种坐姿,其变换姿势的部位主要有:上身、腿足、臀部位置,通常在静态行为分析中,座椅考虑的人体姿势主要是这种(上身笔直、双腿下垂、臀部位于座面后缘),但在实际调査中,这种姿势持续的时间平均为5~11分钟;持续时间最长的姿势是这种(上身后倾、双腿前伸、臀部位于座面后缘)和(上身后倾、盘腿坐、臀部位于座面后缘),可以达到22~25分钟。调査显示娱乐时的坐姿中上身习惯于后倾,双腿前伸,而操作电脑或交谈时恰好相反,上身前倾,双腿下垂或后伸。各种坐姿之间的变换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基于这种坐姿的持续时间和变换规律,现代中式展柜应在造型中予以调节,用于休闲娱乐的、会客的与工作的座椅在材质上、尺度上和结构上应有所区别,以适应各种坐姿的需要,如明清太师椅、玫瑰椅中的直角靠背形式不适宜应用在客厅展柜中,而其宽大的椅面空间则适合于人体姿势的自由变换和调整,可以作为客厅坐具体量上的参考和借鉴。相比之下,住宅餐椅、梳妆椅、玄美椅的就座时间较短,对靠背舒适性的要求相对较弱,因此其形式上自由度更宽泛。用于书写和工作的座椅对于靠背、椅面舒适性和整体的移动性要求则较高,其在尺度、曲度和材料上应增强对肢体的适应性,嘉豪何室的休闲沙发、莫霞家私的“墨客”餐椅和华日的中式办公椅设计。
(2)居家环境中的动态行为方式
现代家居空间与传统建筑空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现代人在室内的休闲娱乐、学习、餐饮及休息就寝等行为也不同于古人的生活方式,进而相应的展柜造型和功能设置也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使之满足特定生活行为的需要。现代人的居室环境因为个人的生活 习惯、思想观念、富裕程度、工作方式等的差异而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空间形式,展柜的选择和布置也跟随建筑形制、空间环境及个人审美的变化而有所差异。就现代家居环境来看,根据居室空间环境型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格式型、会客型、作业型、公私室型、劳动型、食寝型和卧室型,其分别对应着相应的居住意识、居住生活型式和阶层划分,这也就直接关系到人在室内的行为方式。通过对现代居家环境中人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基本可以确定所需要的展柜功能和类型,并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为方式的属性明确展柜功能和造型设计的目的性,以选取适当的造型方法和表现形式。当前现代中式展柜的范围主要沿袭明清展柜的品种和样式,在家居生活中的诺多行为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如洗涤、烹调、游戏及手工创作等,在这些行为中都需要相应的展柜产品,而且满足不同行为需求的同一类展柜在尺度、造型和功能设计上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区别性,如不同室内空间、不同使用需要的桌面尺度应进行合理设置,茶几、餐台、办公桌、工作台及梳妆台等台面的长度、宽度应结合人手臂活动范围和室内空间的尺度进行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