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是人们把握空间形态和结构关系的最基本的要素,人对于三维空间中事物的感觉和体悟首先来自于形式的尺度、体量、比例关系等,这些则是依靠最基本的造型元素: 点、线、面、体和空间的对比与组合形成的,现代中式展柜也不例外,其形体构成和空间形态可以分解为具有一定组织关系的点、线、面、体的元素,这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虚拟展示中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这些造型元素是概念性的、抽象的或者几何意义的,我们称之为概念元素,而在实际设计分析中,还包括现实要素,即现实形态的造型元素,是具有具体的形态特征的、具象的而且是存在现实差异性的实体元素。在现代中式展柜的设计过程中,应透过概念元素把握和理解形体的构成关系,而利用现实元素的有机组合与变化来塑造和谐的展柜形态。
(1)点的定位与表现。
点要素是造型的最基本单位,在几何概念上,点是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几何存在,也就是所说的“概念要素”或抽象的点,是来自几何概念中点的定义,存在形式体现为线的转折点、交又点;在具体的造型上,现实要素的点作为视觉表现要素,是具有大小、面积和形态的,而且因色彩和材质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知觉体验,如点状装饰、点状突起、点状镂空等,都是切实存在于造型中的构成形态和元素,“它不仅是功能结构的需要,而且也是装饰构成的一部分”。在传统中式展柜中,抽象的点主要用于形体定位或表征曲线的停顿、交叉和曲率的转折等方面,因此其数量的多少通常反映着形体的复杂程度或曲线的流畅性,如圈椅的栲栳圏的弧线曲率的连续性,只由首尾两个端点确定,中间不存在间断的或转折的节点,以保证曲线的自由弯曲和过渡 ;在牙子、券口上则往往通过设置间断点或转折点来获得富于变化的曲线,但节点的设置通常呈中轴对称分布。相比之下,现实要素的点则更具识别性,而且往往形成视觉关注的焦点,如传统椅子靠背板中部的圆形雕刻,便是最典型的点装饰,用于橱、柜上的铜件(合页、页面、钮头、吊牌、抱角、环子等)也形成了区别于木材质的点构成,在腿足中常镂刻出的球形及相对于展柜的线条而形成的视觉集中的小构件,都是点要素的表现。这些点要素的构形原则几乎都遵循中正、对称与视觉集中的方式,从形体定位的基础上影响着其他造型要素的分布和形式。相对而言,现代展柜对于点要素的表现则往往利用点要素作为装饰的内容,如镂空、镶嵌、雕刻、刺绣等而形成断续感的图案,而对于点要素对位置的规定性则不明显。因此在现代中式展柜设计中,应强化点要素的定位功能,以凸显中式展柜“尚中崇正”的文脉特征,并创新的应用点要素对展柜关键部位进行适当装饰,以增强展柜的艺术性。东莞大宝的“元曲”立柜、河北华日公司的“五福临门”立柜、广东列奇的格柜。三者都在拉手位置采用了不同形态的点,且都形成了对称中正的构成关系,形成了明显的视觉识别性。
(2)线的构造与意蕴。
作为造型的基本构成要素,线是表达形态特征的基本形式和传达形态性质的基本手段,正如内森·卡伯尔黑尔认为的“艺术语言的基本组成分子是线”。“线是字宙构造的一个基本部分”,自古至今,中国人就对线一往情深,特别热衷线的造型和表现方式,并创造了灿烂的线的艺术和文化。中国画中的线条、书法中的线性以及各种手工艺中的造型曲线,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对“线”的热衷,而传统中式展柜更是以线的构造为主导,形成了形体的框架结构和适应各种功能性的线性结构,甚至在装饰纹样上也通常以线为主要表现形式。由于“线”能够直观地、明晰地表现对象的形态特征,而且线的曲直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情感表现,因此在传统中式展柜(特别是明式展柜)中线条的运用是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由于榫卯接合方式的运用,使得展柜各部件的连接点和部位都隐藏在内部而不影响线的变化和连接,从而使线的穿插关系更加明显和连贯。传统中式展柜中线的运用主要包括:结构性线条、装饰性线条及线脚。①结构性线条指形成展柜造型和构造的框架性线条,贯穿于传统展柜的整体造型之中,也是把展柜形体的主要线性,通过木料的曲、直、粗、细和连接、穿插、贯穿等方式来体现,即使在立柜、桌面等以面为主的形式中同样存在明显的线性边框。②装饰性线条指存在于装饰部件和装饰纹样中的视觉表现性线条,通常是基于平面图形线条基础上的线性装饰。③线脚,即指展柜部件或结构的轮廓线和截面线型,这在传统中式展柜中是一些程式化的线形,与之对应的叫法有阳线、凹线、洼线、碗口线、皮带线、泥鳅背线、鳝肚线、捏角线、文武线和芝麻梗等几十种,通过线脚的运用可以使素洁光整的平面减少呆滞感而产生神秀超逸的线性效果,“线脚的语言近乎成了明清展柜造型的本质性要素之一,凡优秀的明清展柜都离不开线脚的精心设计和匠心独运”。传统中式展柜中最主要的两种线脚形式:边抹的冰盘沿和腿足线脚。可以说,传统中式展柜从整体到局部都体现出对线条的运用,线形多样而富于变化,结构性线条以直线、 S型线、 C型线为主,而且在接合与曲率变化上体现出“刚柔相济”的意蕴;而装饰性线条和线脚则灵活而注重艺术化表现,在穿插、连接、交合的过渡上强调“不露痕迹”的自然和顺畅。总体上看,虽然传统中式展柜的线条多样而富于变化,但从整体意象和视觉感受上却体现出平和适度的“中和”特征,线与线之间过渡平滑顺畅,连贯的线保持曲率的规则渐变,转折的线通常在交点处形成平面对称(反射、平移、旋转和滑动),线的粗细则考虑展柜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的需要。同时,传统中式展柜的线性特征突出了展柜整体的虚实关系,使展柜成为骨架或框架的围合结构。
现代展柜设计的线要素表现得更为直接而灵活,如在《设计元素》一书中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女士将曲线形式分为10种:中性曲线、稳定曲线、支撑曲线(三种缓慢曲线);轨迹线、双曲线、抛物线、反向曲线(四种具有速度感的曲线);方向曲线、悬链曲线、重锤曲线(三种具有方向的曲线)。其中每种形式的曲线都具有自身的情感特征和艺术表现力,这对于表达造型的不同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线形的情感特征和意象表现的分析可以增强展柜形体的语义传达。因此在现代中式展柜的线要素分析中,应借鉴传统中式展柜平和适度、刚柔相济、虚实结构的线性特征,并通过对各种线性意象的分析来创新展柜的线条形式。联邦家私的座椅(沙发)设计,整体上具有明显的线条感,尽管其体量和框架的粗度较传统中式展柜大,而且线型以自由曲线为主,但通过靠背板的“S”型线的强化仍不失中式展柜的意象。相比之下,由 Skram展柜公司设计的“Fade”扶手椅和康斯坦丁· 格拉克(Konstantin Grcic)设计的“1号椅子”,虽然在形态上也存在线性特征,但整体上却显示为“面”的组合特征。此外,对于各结构部件,如框架、腿足、桌面等的线脚应借鉴传统展柜中的线脚形式,通过变换线型来丰富形体表面的层次感和形象性,在线的运用上反映出各种不同的个性特征来,有平和或锐利的,宽厚或精巧的,隽丽或肥美的,挺拔或朴质的,突厥或隐进的,显亮或含蓄的,并结合精致的工艺来塑造线脚的不造作、不生硬的自然、和谐与贴体之感,从而显出展柜的线性美。
(3)面的表现。
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面是线运动的轨迹。这是一种抽象概念的面,其标示的是一种逻辑形式,是纯理性的。而实际造型中的面是有“量”的关系的,大小、范围和起伏变化是在视觉传达中能够获得的,面的围合边缘和构成形态是能够被切实感知的真实存在。概念的面决定了面的本质属性,但实际的面却是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着面的知觉和视觉感受。通常面的形态可以分为两种:直线形面和曲线形面。这两种面分别是直线和曲线延伸运动所获得的,在造型中分别呈现不同的知觉感受,对于传达和表现形体的美学趋向和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两种面的形式又根据不同造型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知觉心理,具体面的性质是通过触觉和视觉两者的结合加以全面和整体的认识和理解的。在传统中式展柜中,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形成明显面积感的展柜部件上,如椅凳面、靠背面、桌面、柜门、屏风、床面、榻面、围子以及部分牙板、中牌等,而对于腿足、扶手、搭脑等部位尽管形成了相应的圆柱面或自由曲面,但在意象上则更倾向于线的表达。由于木材(尤其是硬木)的属性和“中正平和”观念的影响,传统中式展柜中面的表现主要是以平面为主,仅在座椅靠背板及圆発、绣墩的鼓形面上为曲面,而且通常有相应的线型对面进行围合,这与西式展柜和现代展柜中普遍应用的曲面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伊姆斯设计的“LWC”椅、Wi11iam Sawaya设计的休闲椅、Peter So1omon设计的扶手椅)。现代中式展柜在面的表现上可以更为丰富而且富于变化性,但整体上应与线型相照应,避免“因势废形”“因面废线”,导致整体的结构骨架松散而失去中式展柜的意象。同时,面的形态应考虑人的使用需求和展柜材料的适用工艺,对于复杂的三维曲面,其相应部位的曲率变化应能够保证曲面的平滑过渡,避免形成突兀的尖点或凸起,从而影响人的知觉感受,对于二维曲面或平面应通过调整基线的曲率获得平滑顺畅的曲面,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曲面检测或法线调整来实现连续性的曲面。此外,线的秩序化排列、网格式的交叉组合同样可以构成面的形态,而且虚面与实面相结合可以增强展柜的通透性和层次感、节奏感。春在中国的“咏竹”系列座椅和直腿梳条禅椅,都采用了线的重复排布而形成了具有动感和节奏的曲面。
(4)体与空间的实虚结合。
体是由面围合而成的,也可以说是面的运动轨迹。实际上,体是具备三维空间形态概念的要素,直接决定着空间的造型形态。抽象的体指不具有色彩和质感的点、线、面组合成的几何体或自由形体,对于展柜来说,现实的体则包括构成展柜的任何一个实体部件,具有对应的色彩和质感,并能够给人以具体的知觉体验。空间则是相对于体的实体性的“虚空”,即体所存在的空间形式。造型中的空间分为两部分:实空间和虚空间。前者是指造型形体实际占有和限定的三维空间,其空间使形体转化为视觉语言,切实为被视觉感知到的存在;后者则是由造型实体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形成的虚拟空间,是人们无意识中作用形成的视觉印象,其强化着空间的形态,增强着实体的气势。“科学家提取空间”的抽象概念,艺术家则力图通过直觉来领悟一个具体空间,并使其成为一个形式创造中可感觉的东西。”空间的营造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重要部分,受道家、禅宗的“虚无” “空色”等思想的影响,空问的意境通常与审美境界密切相关。在传统中式展柜中,体与空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实与虚的结合与映衬上,因此几乎在任何展柜上都体现着实中有虚、虚以带实、虚实结合的对应关系,不存在纯粹实体和绝对的虚空。这种虚实关系一方面是实现展柜使用功能的方式,如椅子靠背、座面和扶手围合的就座空间、柜子各面板围合的收纳空间、架格的隔板形成的承托空间等。另一方面这种实体与虚空的结合也可以降低纯粹实体的沉闷和僵滞之感,通过虚空间显出展柜的通透和空灵,强化展柜的线性关系。即使在展柜的平面上,通常也采用透雕、攒接、斗簇等形式构建出虚实关系,明式架子床围板采用斗簇加攒接的方式增加透气性。在现代中式展柜设计中,同样应注意展柜实体结构与空间的虚头关系,应吸取中国艺术和展柜中的虚实意象,通过调整实体的尺度和围合空间的体积和面积来承托或映衬实体的充实之美,在虚实关系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当虚空占主体时,展柜形体则显得轻盈,线性关系更为突出,倾向于女性化的意象特征;当实体的体量较重时,展柜形体则显得厚重沉稳,体块感更为明显,呈现出男性化的语义传达。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展柜功用和概念目标对虚实关系进行分析和考虑,在重实结合中获得均衡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