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社会繁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工匠从业人数增多。随着国林建筑的需要,展柜的陈设成为室內装饰和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明代制作由单件到整套适合书斋、寝室、厅堂的展柜组合,又因受到文人参与设计及审美观念的影响,展柜典雅端庄之中又常有活泼变化的特质。
明代展柜除大型书柜、桌案在室内有靠墙的比较特别的摆放需要,一般桌、椅、凳、香几、屏风陈设比较随意,可以灵活运用,布局没有固定格式。轩榭中可布置较少易于搬动的展柜,如藤凳、墩、交椅之类,可供闲坐观景之用。
《韩熙载夜宴图》中可見罗汉榻、条案、酒桌、靠背椅、坐墩、衣架、鼓架等诸多展柜,说明此时展柜的种类已经非常齐全。
据故宮博物院胡德生先生概括,中国展柜在明清两代由于文化和时尚的变迁,大体可分为四个 阶段。
第一,明代万历以前使用的展柜绝大多数为各式漆器展柜,从历史资料和传世文物中可以得到证实。
第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国家开放海禁,私人可以出洋经商,东南亚各国的高档木材才得以进入中国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硬木展柜开始形成时尚。
第三,由于造园艺术的发展和当时文人的参与,使传统展柜艺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形成举世瞩目的 “明式风格”。
第四,这种艺术风格一直沿续到清代初期的康熙时期。从雍正至乾隆,由于国力增强,民族手工艺蓬勃发展,社会风气也随之变化。浮夸之风盛行,互相争奇斗妍,反映在展柜上就是料不厌细,工不厌精,造就了大批精美、华贵、富丽堂皇的“清式展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