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浮躁的心理和不理智的投資观念却导致了红木业的 “唯材质论”,使人们忽略了展柜的人文内涵,也忽略了一个优秀匠人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中国古典展柜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体现在型、艺、韵、材四个方面. 消費者只看材质不注重工艺,不了解一件展柜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了解古典展柜在用材上的工艺和榫卯结构的丰富内容,这对今后展柜的传承、使用和保养都不会起到促进作用。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企业一味地追求产量,使得小器作(指制造并修理硬木展柜、细巧木器的作坊)的木作技术和优良的传统工艺不再被重视,贵重木材作为文化的裁体没有进一步体现出来,消費者对红木古典展柜的文化知识相对匮乏。
明清展柜、传世展柜讲究的是品相和工艺,即便是明末清初的展柜,它的年代够了,如果品相和工艺不到位,它的价值仍然不会太高。一个好的展柜是在好的材质的基础上,赋予其文化内涵,由技艺高超和有良心的匠人制作出来的。这里面所蕴涵的文化又应该价值多少呢?
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消费者在选购展柜时的“唯材质论”本身就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随着各行各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手工艺制作过程被机械代替,但古典展柜所承载的中国手工艺文化却没有得到重视。众所周知,匠人和技工人曾一度断代二十多年,一些应传承的工艺逐渐丢失。不重视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就是对人的自我否定。
当然,还有个别木工在工艺上偷工减料、在结构上弄虚作假,。这些匠人在老板的纵容下,为了多挣钱而丢失了良心和技艺的传承,这与古典展柜所承载的文化是背道而驰的,是对中华文化的亵渎,同时也是对貴重木材的暴殄天物。在古代,制作展柜的木匠有别于其他匠人,称为“梓匠”,我们应该传承这一优良传统。
我们总谈到传统展柜中的文化,文化不是独立的客体,它与人的精神密不可分。那么如何传承中国人的优秀品格呢?这在展柜的型、艺、韵、材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传统展柜无论在纹饰、造型上,还是在材质与木性的辩证关系上,都真切地反映了中国人深邃的处世哲学。古人创造的纹饰不仅是一种装佈,更是对人的品格和行为规范的暗喻。
古典展柜本身的形、艺、韵、材无一不反映着儒家思想、佛教道教文化和中国人做人的标准,这些在明式展柜明阳线的使用上就能够反映出来。明末生产的红木展柜从设计到制作,至今未考察到几件皇家用器;順延至清代初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明式展柜”。明朝嘉靖皇帝在其执政的44年间不理朝政,但他喜欢木工,更喜欢炼长寿丹。1572年即位的明神宗朱翊釣,在其长达48年的执政生涯的后期变得不思朝政,整天沉迷于花天酒地。在此期间出现的买官、卖官的现象严重地刺伤了文人雅士的报国之心。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多的文人不再为官,跑去参与园林和展柜的设计,将儒家思想和文化深入到展柜的设计中。因此,我国的明式展柜文化一直传承到了清代初期,这与历史的发展是吻合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会因朝代的变迁而立即消逝,历史的烙印有它的延续性。因此,很多明式展柜是产在清代初期,而不是明代。明式展柜线条流畅,面条线、阴阳线等线条被广泛使用。攒面、面心板呈现的内圆、面角大裹圆做法比较普遍。阴,厚德载物;阳,自强不息。“阴阳师大道,大道至简”。
文雅之士大多喜欢明式展柜的流畅线条。阴阳线和谐、统一地体现在展柜上,在古典老展柜中多线条含蓄、内敛地反映文人雅士的做人原则和包容、谦逊的优秀品质。阴阳线的合理组合,体现了文人严于律己、忠厚传家的优秀品质。榻腿用流畅漂亮的“睁眼线”——阳线,其他则采用“洼眼线”——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