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追溯工艺美术运动的根源,就一定要提及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地——英国的与传统艺术理念相背离的标志性建筑——水晶宮。根据展览会要求,英国立志要建造一个“将艺术与工业融合,整个欧洲前所未见的”展馆(这与随后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一有着相同的目标)。
水晶宫的设计是世界工业技术发展的成就。它长1848英尺、宽408英尺、高68英尺。这个建筑物占地772784平方英尺,有19英亩,或者说其面积是罗马圣彼得广场的4倍。主要建材是铁,包括铁柱358根,铁梁2300条。这个不可思议的钢铁结构支撑了896000英尺的破璃以及600000英尺的木材作为建筑的地板和顶棚,有30英里的排水沟引水。
水晶宮展现了自学成才的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的卓越天赋。他设计了这个被称为“唯一的、比一切现行标准更现代的建筑。”这个大型建筑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拼装,其速度之所以能如此快是因为它灵活地使用了玻璃和铁这两种主要建材,并采用了预制和模数化的方式,它的面积相当大,大得让观众吃惊。如果这个建筑物令人倍感意外。那是因为很多批评家认为它很糟糕。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形式和规模都是空前的,但是水晶宫的建筑形式对于那些持有传统审美观念的人们来说是失望的。如果这个建筑物被用作花房——正如它的外形一样的话,也许会引来较的批评。
这一届展览会以及其他一些展览会的意图都是为了展示工立革命的成果。工业化的国家都被邀请并向参观者展出他们最好的产品,那些机器加工的产物,不管实用与否,都得到了参观者的赞赏。新技术还被用来制造艺术品和展柜。这些工业化展品在风格上看起来有些混乱,与手工艺技术相背离,形式美感也一般。千篇一律的工业化产品扼杀了象征着历史主义的手工艺产品。维多利亚风格在水晶宫的展示达到了它零乱的极致。分工的出现,使得原本连贯统一的制作过程分离。不同于早期手工业时期设计师、工匠、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有着紧密的接触,这种新分工使得他们之间的联系减少。缺少了交流,减少了整个产业上链中成员的接触,引起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下降。
很明显,这种争议比水晶宮外形的争议要复杂得多。如果“品位差”是唯一的缺点,那么就没有必要仅仅为了艺术理念而进行改革。问题是那些掌控制造业的工业家、设计师、艺术家和机器操作者并不关心或了解这一点。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使用者,即那些维多利亚风格的广泛消費者。大多数此类消費者来到展会包括随后工业制造品的购买者,根本不理会那些批评的声音。他们乐于见到那些新颖的产品,乐于拥有和用它们装饰他们的家。
被水晶宫的博览会所刺激的改革运动并没有真正影响到制造商和消费者,这在随后的很多展览中可以看出。例如,1862伦敦的工业展览会。1876年费城的百年博览会,以及1893年芝加哥的世博会,同样宣扬时尚和有历史意义的、有异国风情的、喜爱工业产品的嗜好。有了这样有组织的展会和宣传,可以理解维多利亚风格的展柜流行的理由了。这也使得制造商从别的国家借鉴设计、图案和技术变得容易。由此这类展柜很容易被确认为是19世纪的工业产品而不是任何一个特定国家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