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所面对的设计对象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划分为几个相关联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是由部件构成,每个部件又是由子部件组成,零件为基本单元,根据设计产品的特征确定划分的具体子系统或部件模块,分别进行构建设计模块,最后将各个模块在同一系统中进行集成,这个过程即是结构模块化的设计步骤,其设计原则如下:
(1)系统配原列
首先应该遵循的原则是:通过功能模块的方法来减少制造部件的数目。在对部件逐一考察后,分析一个部件在功能上能否完全被相邻的部件所包容和替代,同时也可以考虑通过新的制造工艺将多个部件合并为一个部分。
第二,通过装配模块的方法来减少害件的数目。这是多个简单部件的分别组装将被整体的模块安装所取代。
第三,应当保证部件组装方向向外或开放的空间。应当避免部件的旋紧结构出现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这样便于安装和拆卸。
第四,便于定向和定位的设计。部件间应当有相互衔接的结构特征以使组装快速直观,这往往也可以通过做明显的颜色标注或插接结构实现。
第五,一致化的设计。一般情况下,采用标准件可以减少许多装配失误和加工误差。
(2)局部处理原则
所有的部件都应当进行适合安装的处理,这些处理工序包括将零件拾起,传送至实施嵌入装配的地点,以及对零件进行准确的定位等。
第一,应当利用对称形式来消除定位上的不确定性。如果部件本身不适合对称结构,就应当将它的不对称特征明显化-也就是要直接将这一特征表现出来。
第二,要突出零件外观上的差异和对比性来实现快速定位。
第三,要避免易于引起零件纠缠和粘连现象的设计。
第四,外观相似的部件之间应当在不影响基本外形的前提下做出明显的特征区分。
第五,避免出现嵌套现象。需要通过结构特征上的改进设计来消除。
第六,对于需要进行多个零件轴向对齐的结构,应当在各零件上提供对齐的持征。这可以通过零件的不对称结构来实现。
(3)嵌入式装配原则
部件在进行了局部处理后,一般的组装方式是将零件嵌入至产品装配体中。
第一,添加倒角。
第二,装配过程中装配体应当提供充分的对齐特征,以便于新的被纳人零件的准确定位。设置三个定位点或六个点。
第三,一般应该使零件的装配方向与重力的方向一致,零件应按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的顺序自下而上进行装配。要尽量避免在装配体的下方或侧方添置辅助固定装置。
第四,如果零件无法实现统一的自顶向下的装配方式,要尽量减少不同的安装方向。
(4)连接配原则
嵌入工序之后要进行零件间的连接固定,这需要通过严格的“连接工序”完成
第一,应当尽量减少固定件的数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是为了数量的减少面不考虑连接效果稳固与否,而是应当在保证牢固的前提下,设法尽量简化连接装配方式。
第二,应当尽量将固定件放置在便于操作的地方。
第三,密闭的空间设计应当留有充裕的操作零件的空间。
第四,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单个零件的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