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椅,是仅有后背没有扶手的椅子。有一统碑式和灯挂式两种形式。一统碑式的椅背搭脑与南官帽椅相同,灯挂式椅的靠背搭脑与四出头式相同,因其横梁长出两柱,又微向上粗,犹如挑灯的灯杆,因此名其为“灯挂”椅。一般靠背椅的椅形较官帽椅略小,在用材和装饰上,硬木、杂木、各种漆等皆有之。特点是轻巧灵活,使用方便。
靠背椅原先称作养和,又称懒架,据传为北魏曹操所创,唐代称“养和”,到明清时又称欹床或靠背,有带坐面和不带坐面的两种。其形制酷似椅子的靠背,后安支架,可以撑放活动,用来调节使用角度。这种椅子多在床榻上或席地坐卧时使用,如在树荫下乘凉,在茵席上设置一张养和,或侧倚,或后靠,都很舒适。这种展柜实物所见不多,而历代名画和古代书籍中却多有记载和描绘。晚明谢在杭的《五杂俎》中有这样一句话:“皮日休有桐户养和一具,怪形拳局,坐若变去,谓之乌龙养和。养和者,隐囊之属也,按李泌以松胶枝隐背,谓之养和。”谢在杭此语是抄录前人所记,从这段记载可知养和在唐代即有所使用。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卷下说:“靠背以杂木为之,中穿细藤,如镜架然,高可二尺,阔尺三寸,下做机,以准高低。置之榻上坐起靠背,偃仰适情,甚可人意。”古代绘画中如宋代李《听阮图》、明代郑重的《长生仙桂图》和谢时臣的《画山水扇》中都可以看到养和的形象和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