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说的是仅有靠背没有座面的养和,还有带座面而不带四足的,名曰“床”。《遵生八笺·起居安乐》卷下说:“欹床,高一尺二寸,长六尺五寸,用竹藤编之,勿用板,轻则童子易抬,上置圈椅靠背,如镜架,后有撑放活动,以适高低。如醉卧偃仰观书,并花下卧赏,甚妙。”这种欹床,因形体较长,多采用两节组合形式。用竹藤来编,一为柔软有弹性,二为减轻重量,以便于搬抬。可见这是一种既实用、又轻便灵活的展柜。
凳类当中还有“马扎”、“马杌”之称,马扎即汉代时无靠背胡床,后称交杌。古时官员或女眷们出行,须由侍从人员携带交椅或交杌,交椅用于临时休息,交杌则用于上马或下马时作为蹬具。宋代时有用木面方凳的,因而形成专供上马和下马时使用的凳子,名曰“马凳”或“马杌”。这类凳子形体不大,高度与平常坐凳相仿,平日时也可以用于坐。宋代《春游晚归国》和明人所绘的《杨妃上马图》都生动地描绘了马杌在当时的使用情况。
此外,在四川华阳县境内发现的元明两代墓葬中出土的陶俑,山东邹县明代嘉出土的仪仗俑中,都有一人肩扛马杌,跟在马后。这些资料,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马机的使用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