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展柜,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省汾县陶寺类型居住遗址中也发现了很多小型房址,室内地面涂草拌泥,经压实或焙烧,多数再涂一层白灰面,并用白灰涂墙裙。河南龙山文化一些房子发现了白灰居住面的火土地,在外围还发现了用颜色匀勾描一圈宽带。这此地面上都铺垫有兽皮或植物枝叶历史悠久的席等编织物,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在原始建筑室内的地板上都铺垫有芦席兽皮或植物枝叶等编织物。
同时考古发掘证明中国的编织工艺的确起源久远,早在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遺址中就发现了一个磨制精致的骨针。骨针的发明,标志着人们已能缝制简单的织物。当时人们还用竹、藤、柳、草等天然材料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它们起源应早于陶器,由于材料易腐烂,所以无法得到原始社会更多的编织遗物,但在半坡和庙底沟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都发现过印有编织的席纹。特别是在吴兴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编,太湖周围是古代所谓“厥贡繁荡”的地区,看来是原始社会竹编的重要生产地。在200多件竹编遗物中,品种很多,其中就有竹席。这些竹编大都用刮光加工过的篾条,编出人字纹、梅花眼、菱形格、十字纹等花纹。原始编织业为地面铺垫物的制作准备了物质和技术上的条件,然而正是这些地面上的兽皮和植物编织物,成为后代室内离不开的必备展柜“席”的前身,它是展柜的原始形态之ー。当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物主要是陶器,人们席地而坐,这些器皿放置在地面上使用。席地而坐的习俗在中国的历史上延续的时间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