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出土了一件漆木碗,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距今已有7000余年历史了。此外,在浙江余杭安溪乡瑶山古墓中还发掘了一件嵌玉高柄朱漆杯,说明中国良渚文化的漆器已能和玉石镶嵌工艺相结合,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商代漆器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出现了把髹漆同镶嵌宝石相结合的工艺,还出现了在木胎上雕刻花纹后髹涂漆色的方法。如河南安阳侯家庄商代墓葬出土了木抬架盘,通长2.3米,长方形,四角附有四木柄,通体雕饰有花纹,两头形似饕餮,余者以波形线和圆形纹为饰,涂有彩色。木胎已朽,为木雕遗痕,似像抬运礼器用的“拾盘”。河南安阳侯家庄商代墓葬为商代后期的王陵区。该器在工式大型墓二层台上发现,与木器和木抬架盘同出土的有殉葬的人,大概是搬运礼器和管理仪仗的佣人。
西周漆器已逐步成为一种新兴的手工业,从出土情况看,这个时期漆器工艺技术已相当成熟。西周漆器的特点是常用镶嵌蚌泡做装饰。用蚌泡做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手法。所谓漆镶嵌螺钿技术,就是将贝壳或螺蛳壳等制成各种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表面、使其形成天然彩色光泽的一种装饰技法,也称螺钿或螺甸。西周时期蚌泡镶嵌,实际是后世漆器中螺钿的前身。
在北京琉璃河燕国西周墓地中发掘出来的一批精美的漆器中就出土了漆木俎,其上髹漆、外表用蚌泡和蚌片镶嵌。镶嵌蚌饰大多数磨成不足2毫米厚的薄片,镶嵌的图案工艺细致。再如陕西长安县津河西岸的张家坡西周墓地出土的漆俎,髹褐漆,上镶嵌各种蚌壳组成的图案,色彩斑斓,堪称中国早期漆木器展柜罕见的精品。由此可见,西周时期镶嵌漆木展柜不但崭露头角,而且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