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北民族大量进入中原,不仅东汉末年传入胡床,而且还输人了一些如椅子、方凳、圆凳等高型坐具。这对汉人起居习惯的改变和各种展柜的演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今天坐的椅子,不管形制如何复杂,除现代化的转椅外,大体上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类为交足椅,一类为正叫足椅,前者从胡床发展而来,后者则从绳床发展而来。
有关椅、凳等高型展柜的起源问题,要追溯到古埃及和古西亚一带的文化。因为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早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曾创建了灿烂的尼罗河流域的文化。从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看,当时木展柜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常见的展柜有桌椅、折凳、矮凳、柜子等。凳和椅是当时最常见的坐具,它们由四根方腿支撑,座面多采用木板或编苇制成,椅背用窄木板拼接,与座面成直角连接,正规座椅四腿多采用动物型,如狮爪、牛蹄状,显得粗壮有力。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真吉尔里出土的墓碑上雕刻的北叙里亚女王的坐具,到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展柜和后来的古代波斯等地都有椅子出现,而且座的形式已变得更加自由活泼,椅背不是直的,而是由优美的曲线构成。雅典考古博物馆收藏了公元前400年左右赫格索墓碑上雕刻的座椅。这种带靠背的椅子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只是由于中国人传统跪坐习俗,当时未能被人们所接受。高型展柜同时影响印度,使印度佛教造像如犍陀罗式雕像中出现了垂足而坐的佛像,出现坐高足靠背椅说法的佛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塑像、壁画的兴起与流行,这种高型坐具的佛像传入中国后,随同佛教本身为中国人所接受,从敦煌石窟塑像和壁画中可以看到许多垂足坐在椅、凳的僧人造像。
如在敦煌257窟北魏壁,有一菩萨垂足坐于方凳上。另外还发现了圆凳,其面板为圆形,这种坐具两头大,中间细形如细腰鼓,故称腰鼓形圆墩。目前所见最早的圆墩为龙门石窟北魏时期壁画,其画上绘有一菩萨坐在细腰圆墩上。
同时在这时期如敦煌壁画285西魏时期壁画中,有菩萨呈跪坐状,其座椅上有直搭脑,有扶手,虽剥落、,但椅子形象仍清晰可见。此石窟壁画中出现的椅子形象是中同至今可见较早扶手椅形象。同窟壁画中还有圆扶手形象,此椅扶手和靠背连成半圆形,有脚踏。
虽然这时期的椅、凳展柜已崭露头角,但也只是刚刚起步而已,只出现于僧侣等上层贵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