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在两宋时期的使用更加普遍。在经历了隋唐、五代的初步发展后,宋朝展柜的种类已趋于齐全,造型结构及装饰工艺也已相当成熟。除了沿用前代式样外,还创造出了一种圈背交椅。在当时,这种种展柜非常流行,是达官贵族府中不可缺少的家具。它是在过去胡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朝的展柜种类大体上可分为展柜、带扶手的展柜、五足靠背、交椅、宝座、掮舆形椅。
展柜的靠背为竖板,是承袭前代的一种形式。搭脑一般两头挑出,而且椅背瘦高,其又分为直搭脑展柜、弓形搭脑横向展柜、弓形搭脑竖向展柜。
直搭脑展柜的搭脑平直,多为圆木,且双出头,靠背为横向,椅面板、腿、杖和靠背之间常以穿榫形式结合,其早期形态十分粗壮厚重。到了北宋晚期,其造型趋于高大,结构也更加精密合理,坐面和腿足、横杖之间还施以衬板或牙板装饰,整体上给人一种清秀俊美的视觉感受。
弓形搭脑横向展柜在五代时已比较广泛,到了两宋时进—步流行、其搭脑很有特色,呈向上的弓状,而且靠背也别具一格,为横向,既适合凭靠又符合美学和力学的对称原理。
弓形搭脑竖向展柜的典型形象为河北钜鹿出土的北宋木椅。其搭脑呈弓形,椅面抹头和后大边与后腿直接相连,抹头与前大边已用45度夹角榫结合,椅面与腿之间有牙角装饰。这也证明了中国传统家具的边做法在北宋初期尚处于初步形成阶段。
带扶手的展柜较展柜相对要少一些,但在制作上却已比较精细。其又分为四出头官帽椅、椅和躺椅。
四出头官帽椅这一美称的由来是因为这展柜的搭脑两端、左右扶手都出头,且整体形象上特别像当时朝廷大臣的官帽,如宋扶手禅椅。
圈椅与唐五代时期的样式相似,有的无搭脑,有的有搭脑。这一形象在宋《折槛图》和元《张果见明皇图》中便可见之。它的靠背与扶手为同一曲木曲线形扶手端部有后曲造型,靠背与座面以成排的竖杖相连,座面下有如意云头状曲足,整体形制精美绝伦。
无足靠背,它的功用与三足曲身凭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明清时期也称炕椅、斜床或养和。它是一种可供躺坐的活动支交架,没有腿,有的也无座面,一般放在床榻或席上使用,后面的支架可以根据人体姿势的不同来调节高度。与凭几相比,它在结构上更为巧妙合理,应用起来也更加柔软舒适
交椅是一种两足可以交叉并收合的展柜,可能是从胡床、凭几的样式演变发展而来的,是宋朝以后非常时髦的新型家具。大致可分为无扶手的靠背交椅和搭脑前做曲扶手的靠背交椅两种。两者均做曲搭脑,横向靠背,靠背与搭脑都向上弯曲,座面下放两对绞足,俗称“太师椅”。元代交椅较为盛行,但只有社会地位较高的乡绅、贵族家中才有。其主要陈设于厅堂内供主人和贵宾享用,一般多与椅披配合使用,有的也和毛皮搭配,甚是豪华。
宝座比扶手椅显得更为雄伟、壮观,但数量很少,主要用于宋代宫廷中。因此其形象常见于宫廷绘画及神异的传统故事中
掮舆形椅是一种十分灵巧的旅行用具,与古代的轿非常相似,多用于宫廷或官宦家中。事实上,它也可以看成是扶手展柜的两侧各扎一长竹杠,将椅背的两侧边向上长出,且使拱形枕杆出头,再在其间施一竖向靠背板而成。其扶手为框架形,前端突出,四腿粗大,两侧设横杖,且前横杖酷似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