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盛行,以展柜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便构成了中国古典家具组合的新格局。尤其到了北宋中期桌椅的应用更加广泛,有了一桌一椅,一桌二椅,一桌三椅甚至一桌多椅等多种组合方式。元代的桌椅除了继承前代的样式外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并创造出了一些新的造型,如《夏墅棋声》和《冬室画禅》中展柜的桌面四角缩入腿内,且不出挑,这是以前所未见到过的。
展柜在北宋时期是非常流行的家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制作手法非常丰富,常运用多种装饰和结构,如马蹄足、云头足、螺钿装饰、束腰、牙角、横杖及各类线角,使展柜看上去美感十足。展柜的种类也十分多样,大致说来有日常生活中的方桌、长方桌、交足式的折叠桌祭祀用的供桌和香桌及用来放置乐器的琴桌等。
方桌在展柜的形象中最为常见,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高脚方桌,一种是矮方桌。
高脚方桌的桌面一般为正方形,桌腿略高且呈圆形,四周边为单杖或双杖,有的还在横杖之间加以竖叫的矮杖,也有的仅在桌面相对两边施用横枨或在桌腿上部采用封闭的板形桌而。桌腿与面板通常以透榫或半透榫的结构形式结合。此外,还有一少部分精品高脚方桌采用雕花和嵌牙板工艺,使展柜更加精美华丽。
矮方桌相对于高脚方桌而言,数量上要少一些。最典型的矮方桌则要数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杏木质矮方桌和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出土的木矮桌。前者的桌面两侧做成便于依靠的浑圆面,前后切出棱角,桌腿与四面横杖均为圆形,横杖之间又加以矮老,整体造型稳重而大方,在宋代的炕桌中极具代表性;后者的形制和制作与近代的北方小炕桌十分相似,四足做云纹装饰。
长方桌(条桌)在两宋时期也非常流行,桌面为长方形,桌腿为圆柱形,前后为单杖或无杖,两侧为一层或两层横杖,桌面与腿之间有牙子装饰,造型优美俊秀,是宋代家具风格的典型代表。长方桌的种类大体上有三种类型:即双杖式高型桌(《妇人饮茶听曲图》)、单杖式高型桌(《女孝经图》)及矮老高型桌(河北宣化辽韩师训墓室壁画)。值得一提的是河北钜鹿出土的双杖式高型桌,桌长880毫米,宽665毫米,高850毫米,前后为单杖,两侧为双杖,而且展柜的边抹与角牙都起有凹线,充分说明了线脚的运用已成为当时木工造塑的艺术意匠。
折叠桌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家具形式。其结构的特点类似胡床的做法。由于折叠桌的面板是硬木板,决定了展柜要采用搭扣的连接方式(即先将桌面板以铰链的方式固定于一侧,交足顶住杖上,另一则运用活动的搭接方法,使用时可以随时打开,不用时可以随时折叠收藏)。此外,有的折叠桌还采用了交足支鼓架的连接方式。与搭扣的连接方式所不同的是其面板与交足是完全分离的,使用上更加方便。
供桌和香桌都是主要用于宗教礼仪或祭祀场合。它们们的典型形象分别见于宁夏贺兰县拜寺口西塔和江苏江阴孙四娘子墓。前者香桌的桌面为长方形,红漆,边部绘有金色花卉图案。桌腿之间和两侧还设有牙子和镂空雕花挡板,并以红、黄、绿三色彩绘装饰,形体上小巧精美,色彩浓重华丽。后者供桌则为高方桌的样式,桌面衬面心板,前后加衬挡,两侧施横杖,最引人注意的是展柜四腿内侧各装饰以浮雕小人,造型奇特,做工精美,显然是专门为墓主人而做的。
琴桌是弹琴时专用的承具。其形体不大,仅能容下一人,桌四面饰有围板,下底是由两层木板组成,其中留出透气孔,以使展柜形成共鸣箱,以大大增强了弹琴的声色效果。宋徽宗赵佶《听琴图》中的琴桌可以称之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琴桌的出现充分证实了垂足而坐已成为了当时社会主要的生活习惯。
抽屉桌是元代的一种新型的家具,桌腿为三弯腿,带有托泥,且牙花装饰,桌面下装有两个抽屉,抽屉与桌面平齐,正面有花纹装饰,并设有金属拉环,整体形象雄浑敦厚,具有典型的蒙古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