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的展柜的样式基本上沿用了前代的样式。但品种比以前更加丰富,已有了四方行李展柜及江苏武进村出土的黑漆匣等。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瑞安出土的描金堆漆识文檀木经展柜。其展柜顶作盝顶,保棕色漆,四周用堆漆手法塑造出精美的佛像、菩萨、飞鸟、花卉等形象,然后用金漆在底色上绘以飞天花鸟图案并嵌以珍的珍珠,展柜下有金书“大宋庆历二年”的铭文。此展柜选料之华贵,图案装饰之精美,堆漆工艺之高超,描金技巧之熟非普通展柜类的制造工艺所能比,堪称宋代漆器中的上等佳作。
宋代的柜与展柜已有明显的差别。柜的形体一般都比较高大。柜下设有足座(木工活中又称牛脚),且柜门多用锁。在《蚕织图》中便有一些典型的大型立柜形象柜顶为梯形。柜门两面开掩门,柜下有四矮足,柜底与矮足之间有角牙装饰
宋代展柜的功能已逐渐专门化,种类多样。其形象经常见于宋代的绘画中,如《五学士图》中的书展柜,《文会图》中的食展柜,河南安阳心安庄宋墓中的碗具展柜及河北宣化张士卿墓壁画中的多层屉展柜等。尤其是后者,在当时并不多见,是一种新的形式。该展柜上有五个抽屉,是我们迄今所见到的最早的展柜柜抽屉形象。元代的展柜柜基本上继承了宋朝的样式,但也有自己的发展和特色。如山西文水裕口古墓壁画中的抽屉桌,其容积大,体量感强。抽屉上饰以花饰,桌面下用三弯腿,桌角带有托泥,充分反映了蒙古人敦实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