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使用在五代时期更加普遍起来,而且品种也在不断增多。有靠背椅、扶手靠背椅、圈椅等。如《韩熙载夜宴图》中韩熙载所独坐的脚踏靠背椅,椅面为方形,其上罩有织物,有靠背,弓形搭脑,搭脑两端出头并向上翘,像两支牛角形。四足两侧带枨。该椅形体较大,人可盘腿坐于其上,且带脚踏。也有一般的独坐椅。这种椅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多次出现。如王齐翰《勘书图》上的扶手靠背椅,为木制。而周文矩的《琉瑞堂人物图》,一和尚坐的扶手靠背椅为树藤制作而成。这时期圈椅有明显的搭脑(展柜部件的名称。椅子、衣架等位于展柜最上的横梁叫“搭脑”)。足的变化较多,有的足无饰,也有四足雕成如意云纹。周文矩《宫中图》中就有这种圈椅。
五代时期的凳、墩除保留着唐代方凳、月牙凳等品种外,还出现了两头小,腹部大的鼓式墩,而在鼓墩上铺垫绣织物称为绣墩。其他样式不断增多,面为方形,直足被雕刻成向内弧的如意云纹等。如卫贤《高士图》中的方凳子,足为直足,两侧有枨,采用建筑抬梁木结构方式。雕刻成如意云纹足,如江苏邗江蔡庄五代墓出土了方凳,两侧足有横枨。圆形凳,有四足,为二朵如意云装饰。足上端有曲线牙板装饰。周文矩的《宫中图》多处也出现这种圆凳。鼓墩,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名“鼓墩”。一般是藤、竹等材料做成。有时常在鼓墩上铺锦披绣,亦称“绣墩”。顾闳中的《韩熙载夜觉图》中也多处出现了这种绣墩。
五代时期的桌案可以列为高足展柜行列,只是与宋代以后高型家择相比,有一定差距。一般与膝盖平齐或低于膝盖,说明低型展柜向高型展柜过渡时期的时代特点。
五代时期的桌有长方形,或长条形,有时将二个方桌拼合在一起使用。这时期桌的结构向科学化发展,其结构完全采用中国建筑结构的抬梁木构架结构方式,且与现代展柜结构接近。有夹头榫的牙板或牙条,腿也添加了横枨。有桌面为方形的方桌,其桌面与四腿交角处,有牙头装饰。有的四足之间都有枨,有的两端为双枨,前后为单枨。如《韩熙载夜宴图》和《勘书图》上都有这样的长条形桌。如1994年河北曲阳五代墓出土了《汉甶玉浮雕彩绘散乐图》,该图第1行箜篌、筝和后排的答腊鼓都是置于一方形桌上。该墓东耳室北壁侍女童子图,有一方形桌四边为双枨,足和双枨连接处等为石头纹装饰。东壁下部绘一长案,上置帽架、方盒、木箱等日常生活用品。《韩熙载夜宴图》中还出现了长条桌,桌面有45°格角榫的构造做法,桌面与腿子上端有替木牙子装饰,下有四条简洁的四方足,两侧腿之间有双枨,桌上置碟碗食物。
这时期的案比前代增大、增高、增厚,案面为长条形,攒边方法做成方框,中间镶板。四足或饰如意云纹或素面方足。其上有时铺织物,置砚盒、书册、画卷、琴囊、箱子等物,极易与榻相混。如《勘书图》和《蜜屏会棋图》上均有如意云纹足条案,四腿以如意云纹头为主的多变曲线组成特殊轮廓,腿上端两侧有花形牙板。